<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传承沂蒙精神 见证发展成就 ——中央媒体青年编辑记者赴临沂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来源:本网 发布时间: 2018-07-16 09:24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7月9日至7月14日,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多家中央新闻单位的40余名青年编辑记者赴山东临沂参加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主题教育活动。
          青年编辑记者在临沂接受传统教育,见证改革开放发展成就,并与当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深入践行新闻战线“走转改”要求。
          追寻历史
          学习传承沂蒙精神
          “根据地人口420.23万人,支前121.56万人,参军20.15万人,为国捐躯10.04万人,做军鞋515.76万双,做军衣222.23万件……”沂蒙革命纪念馆中的一组数字,将大伙儿带回到战火硝烟的革命年代。
          在雨中的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向革命烈士纪念塔敬献花篮,在沂蒙红嫂纪念馆聆听革命事迹报告,在大青山党性教育基地重走突围路……青年编辑记者普遍表示,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
          “一次沂蒙行,一生沂蒙情。以前,沂蒙精神对我来说是个模糊的概念;通过这次的走访调研、重走突围路等,我认识到沂蒙精神的重大意义和历史内涵,思想上受到极大启发,心灵上也受到强烈震撼……”求是杂志社总编室编辑夏明月说。
          “村村有烈士,家家有红嫂”,革命战争岁月,沂蒙红嫂等拥军支前模范为革命胜利做出了巨大奉献。“没有沂蒙红嫂们拥军支前,怎能有今天的和平幸福?军民鱼水情,军民一家亲,只有团结一心才能取得胜利。”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网络部记者周小敏说。
          人民铁道报社人民铁道网编辑鲁溟涛说:“此行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沂蒙精神,我们应继承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在新闻工作中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优良作风。”
          深入基层
          感受乡村振兴力量
          “来俺们村的游客越来越多,收入比以前外出打工强多了!”在蒙阴县椿树沟村,村民站在自家开办的农家乐门前,向青年编辑记者介绍情况。
          农民日报社总编室编辑余瑶说,“临沂之行让我们看到了一幅幅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通过走特色发展之路,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农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临沂许多乡村通过农旅融合带旺人气、实现乡村振兴的做法,值得借鉴。”
          “青山那个绿水哎多好看,风吹那个草低哎见牛羊……”沂蒙山小调中描绘的图景,在临沂依然可见。走进沂南县竹泉村,潺潺的泉水、茂盛的竹林、古朴的民居映入眼帘。“临沂的发展变化很大,但也有不变的东西,那就是美丽的生态,像歌里唱的一样,保持着好山好水好风光。看到生态的绿色成为发展的底色,我感到很振奋。”中国环境报社记者程维嘉说。
          在费县大田庄乡五圣堂村,青年编辑入住农户家,与村民同吃、同住,还一起摊煎饼、包饺子、体验劳动。中国日报社总编室记者叶子蓁入住了一户村民家,看到整洁的小院、现代化的设施,她动情地说:“我真切地感受到群众生活水平的改善,看到了乡村振兴落地发芽的成果。作为新闻工作者,向国内外受众介绍中国的变化,讲好中国故事,是我们的使命和职责。”
          感悟成就
          讲好改革开放故事
          临沂不仅是革命老区,也是商贸名市,改革开放以来建起现代化国际商贸城,成为市场名城、物流之都。
          在临沂商城展览馆,青年编辑记者边听边记边拍照,不时提问。“沂蒙精神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地区经济发展的动力。”经济日报社总编室编辑李杰说。在金兰物流基地,一辆辆货车载着货物,开往全国各地……来自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记者卢海宁说,“临沂人在全国跑出几千条公路专线,构建起现代化物流之都,这种速度让人感叹!”
          走进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临工集团车间,编辑记者围住全国劳动模范邱峰采访。工人日报社评论部编辑吴迪说:“他们小小的自动导引运输车上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专利技术,我们感受到创新之美和工匠精神对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作用。这恰恰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经济社会转型中所需要的。”科技日报社新闻中心记者崔爽认为,沂蒙老区在科技创新背景下也有新变化,讲述现代的、创新的故事,也是媒体人的分内之责。
          几天的行程,让青年编辑记者感受到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发展成就。新华社国内部编辑苗夏阳说,革命战争年代,沂蒙精神激励人民战胜屈辱压迫;改革开放以来,沂蒙精神激励人民用辛勤双手创造美好生活。“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愿把沂蒙精神融入到今后的日常工作中,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和更加饱满的热情,为国家的新闻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