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创新信访治理模式 提升群众满意度

        来源:信访局 发布时间: 2020-11-03 17:01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霞浦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倡导“四下基层”工作制度的发源地、实践地,多年来,始终坚持传承“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加强源头治理,从2020年起创新推行“最好不信访、最多投一次”信访工作六项机制,努力把信访机制优势转换为解决信访问题、化解突出矛盾的社会治理效能,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不断提升群众的满意度。

          一、聚焦“来信来访”,从被动接访向主动走访转变。一是初信初访办理提速。全面缩短“信访路线图”规定时限,办结时限根据信访事项办理的难易程度分为Ⅰ级(60天)、Ⅱ级(45天)、Ⅲ级(30天)、Ⅳ级(15天),列入Ⅲ级和Ⅳ级的信访事项占比要达到50%以上。对纳入“最多投一次”一般信访事项,实行“日接收、五日落地、十五日办结”。目前,全县一般信访事项办理时限流程由《信访条例》规定的60日内办结,提速至平均天数16.8天。是信访服务能力提升。全面落实初信初访事项办理“三见面四告知”模式,即第一次见面了解详情,告知相关信访政策和工作流程,当场开具是否受理告知单,受理过程中每10天告知办理事项进展情况;第二次见面沟通交流,精准告知初步答复意见,促进理解沟通;第三次见面当面送达答复意见书,对无法解决的信访事项,做好解释疏导并精准告知适宜解决的路径。截至目前,信访工作机构及时受理率、办结率均达到100%。群众对信访部门参评率84.9%、满意率98.6%,群众对有权处理机关参评率71.1%、满意率96.1%。三是信访接待升格提级。在每月定期接访的基础上,探索开展“四门四访”,即每月15日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轮流开门接访;每月20日县处级领导到挂钩乡镇(街道)开展进门约访;每年12月20日组织千名干部进村入户开展一次“清仓见底”式登门走访;乡镇(街道)和县直单位主要领导每月安排一次信访突出问题上门回访。“最好不信访、最多投一次”机制实施以来,全县处级领导开门接访111220人次、进门约访3473人次、登门走访3881人次、上门回访4152人次,化解信访积案和突出问题52件。四是网上信访便民提效。全面整合来访、来信、来邮、来电,优化热线电话、县长信箱、信访代理等传统信访渠道,创新搭建“信、访、网、电”多元化、立体式“网上信访”渠道,按照信访事项统一受理、按责转办、限时办结、统一督办,积极引导群众多“上网”少“走访”,把“网上信访”建成群众信访主渠道,实现信访群众网上直接提交信访事项、查询办理进度和满意度评价。目前全县网上信访占比达83.9%,位居全市第一、全省第

          二、聚焦“问题化解”,从程序终结向群众满意转变。一是“信访+包案”化积案。开展“信访积案化解专项行动”,摸排梳理重信重访积案和突出问题94件,作为信访积案和突出问题实施重点治理,逐案落实清单管理责任制,明确包案领导、化解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一包到底,直到化解办结;对依法按政策常规治理解决不了的疑难复杂重信重访事项,组织开展信访公开评理,释明法理、事理和情理,通过疏导教育推动化解;对依法按政策实体问题无法解决的重信重访事项,充分运用省市县疑难信访问题专项资金,通过救助帮扶推动化解。年以来,全县共化解信访积案和突出问题52件。二是“信访+调解”零距离。创建“访调对接工作室”,落实2名司法局工作人员入驻信访局接访大厅,全面对接信访事项与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和诉讼等途径相衔接问题,推动信访事项在调解渠道内派件、办理和反馈。截至目前,全县共分流调解事项22件(次),通过调解机构调解成功12件(次)。三是“信访+评理”全覆盖。探索以“有热情有能力有威望”为条件,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律师、教师、公证人员、老干部、企业家等社会力量作为信访志愿者和信访评理员,实现县乡村三级信访评理室全覆盖;充分发挥信访评理阵地优势,先后打造了松城街道“调解超市”、沙江镇涵江村“村民说事室”、三沙镇黄光清调解工作室溪南海上评理室、盐田夕阳红评理室一批典型,及时就地受理和化解了一批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其中三沙籍信访评理员黄光清获选第三届“福建省十大法治人物”。今年以来,全县共开展信访评理67件,已化解62件。四是“信访+帮扶”解难题。充分发挥信访志愿者职业特长和社会资源等优势,全面开展以“牵手交心交友、牵手疏导引导、牵手调解化解、牵手信访代理、牵手帮扶救助”为主要内容的信访志愿者活动。截至目前,全县通过志愿者牵手化解信访积案和突出问题14件。此外,初信初访办理责任单位全面建立分管领导与初信初访事项当事人“结对子”工作制度,通过分管领导求真务实的办信质效和角色互换的感情倾入来落实“最多投一次”。五是“信访+保险”保平安。创新“信访+保险”模式,投入保费45万元,通过保险经济杠杆放大救助资金,打通信访救助的“最后一公里”,使信访难题真正“案结事了”。今年以来,共发放信访保险保费17万元,成功化解信访积案6件。

          三、聚焦“信访监督”,从事后追责向事中督查转变。一是业务工作每日督。建立信访事项办理督查专员制度,对责任单位是否及时受理、是否正在化解、是否按时办结、信访人是否满意等情况进行每日“盘点”,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指出、限期整改。二是重点领域专题督。充分发挥信访督查“利剑”作用,对房地产开发、涉众型金融等重点领域的突出信访问题进行专门督查,通过网上发函、带案下访、实地调研、联合督查等方式,逐件逐案督办,推动信访事项办结化解,真正落到实处。三是绩效管理综合督。按照乡镇(街道)和县直单位两个序列,对信访事项化解和稳控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考评,实行“一月一通报、一季一考评”,将考评结果与乡镇(街道)建设发展综合考评和县直单位绩效管理考评挂钩。对信访工作责任不落实、接访办信慢作为不作为、群众问题处置不力等造成不良影响的单位和个人,坚决依照有关规定移送问责。同时,将信访工作开展情况作为干部年度考核、评先评优、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