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宁德市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

        来源:365bet体育赌博_怎么无限注册365游戏账号_beat365亚洲体育官网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 2014-07-15 15:22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3〕25号)精神,以及《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印发<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开办发〔2014〕24号)、《中共福建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的通知》(闽委农办〔2014〕20号)有关要求,为扎实推进我市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特制定本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一、建档立卡对象和工作目标

          (一)贫困户:按照省定标准,将2013年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3310元,且有劳动能力的农村贫困户作为建档立卡对象(按照省里测算下达的规模,

          我市扶贫开发建档立卡人口为14.53万人,占全市273.5万乡村人口的5.31%)。各县(市、区)以下达的指导性指标为依据,在数量上可上下浮动5%左右。

          (二)贫困村:按照省里测算下达规模,将我市450个行政村划定为贫困村建档立卡对象(占全市2137个行政村的21%),各县(市、区)以下达的贫困村建档立卡指标为依据,进行等额建档立卡。

          (三)贫困县:古田、屏南、周宁、寿宁、柘荣、霞浦6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按照国家和省里的统一要求,各县(市、区)要在2014年底前按照国家统一制定的指标体系,完成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精准识别、数据建档、资料入网、统计监测等工作。

          二、建档立卡内容、方法步骤和工作要求

          (一)贫困户。按照国务院扶贫办统一制定的《贫困户登记表》,对贫困户家庭基本情况、生产生活条件、帮扶情况等方面内容进行建档立卡。对象识别要以农户收入为基本依据,综合考虑住房、教育、健康等情况。在对象分布上,要向贫困村,特别是省、市、县三级扶贫开发重点村倾斜。具体程序如下:

          第一步:规模分解。各县(市、区)要根据实际情况,把贫困户建档立卡指标进一步分解到乡镇、村。

          第二步:初选对象。在扶贫部门和乡镇政府指导下,由村两委组织贫困农户自愿申请,各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民主评议,形成初选名单并公示,无异议后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

          第三步:确定对象。乡镇政府对各村上报的初选名单进行审核,在各村进行第二次公示,无异议后上报县(市、区)扶贫部门复审,并在各村公告。

          第四步:制定计划。在乡镇人民政府的指导下,由村委会结合贫困户实际情况制定帮扶计划,填写国务院扶贫办制定的《扶贫手册》,明确结对帮扶关系和帮扶责任人,省、市、县三级扶贫开发重点村贫困户还要安排挂钩单位领导干部、党员挂钩联系。

          第五步:数据入网。在县(市、区)扶贫部门的指导下,由乡镇政府组织村两委填写由国务院扶贫办统一制定的《扶贫手册》,并将数据统一录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

          第六步:动态管理。扶贫部门要指导乡镇政府对贫困户实施动态管理,从2015年开始,每年年初都要对入网贫困户数据进行一次更新。

          (二)贫困村。按照国务院扶贫办统一制定的《贫困村登记表》,对贫困村的基本情况、发展现状、驻村工作队情况、重点工作、专项扶贫等方面进行建档立卡。具体程序如下:

          第一步:规模分解。各县(市、区)要把贫困村建档立卡指标进一步分解到乡镇。

          第二步:确定对象。由行政村自愿提出申请,经乡镇政府审核后,根据分配指标等额提出初选名单并公示,无异议后上报县(市、区)人民政府审定并公告。

          第三步:制定计划。在乡镇人民政府的指导下,根据贫困村的基础条件和帮扶需要制定帮扶计划。

          第四步:数据入网。在县(市、区)扶贫部门的指导下,由乡镇政府填写由国务院扶贫办统一制定的《贫困村登记表》,并将数据统一录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

          第五步:动态管理。各县(市、区)要对贫困村实施动态管理,从2015年开始,每年年初都要对入网贫困村数据进行一次更新。

          (三)贫困县。以国务院扶贫办统一制定发布的《贫困县登记表》为准,由县扶贫办每年负责数据录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内容包括基本情况、重点工作、专项扶贫、帮扶情况等。监测的标准时点为20l3年12月31日,标准时期为2013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从2015年开始,每年2月底前完成数据更新。

          三、组织保障

          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用牵涉面广、工作量大、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各县(市、区)要切实按照中央和省里的要求,创造条件、克服困难、全力以赴,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一)加强领导。各县(市、区)要成立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小组,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建档立卡工作,明确目标任务,明确县、乡、村三级以及各有关部门的职责任务。县(市、区)扶贫部门要负责建档立卡整体方案的制定、统计人员培训、指标分配,以及数据审核、入网等指导性工作;民政、统计、农业等部门要配合做好对象确认、数据统计、资料审核等方面工作;乡村两级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步骤,做好民主评议和确定贫困户、贫困村工作,并提出帮扶对策。

          (二)提供条件。各县(市、区)政府要安排必须的工作经费,用于开展建档立卡工作必需的宣传培训、督促检查、数据录入、考核评估等工作,同时,还要为该项工作配备必要的数据维护人员、数据存储设备等。

          (三)规范运作。贫困户和贫困村的识别工作要严格按照工作流程进行,贫困户识别要做到“两公示一公告”,贫困村识别要做到“一公示一公告”,要有相关记录和档案资料,要全程公开,接受监督。严禁优亲厚友,严禁提供虚假信息,严禁拆户、分户和空挂户。

          (四)强化督查。各县(市、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要加强对建档立卡工作的督促指导,确保按时、保质、规范完成好建档立卡任务。省、市将阶段性对各地工作进展情况行通报,并组织专项核查,并把核查结果列入扶贫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作为今年扶贫资金分配安排的重要依据。